江苏分公司: 南京  |  苏州  |  常州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职业规划
选择丨专业到底怎么选?来看看北大教授给出的建议!
2022-03-23    浏览次数:1146

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对未来大学四年和未来发展十分重要,如何决定报考专业?除了自身喜好、就业薪资外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,本期小编与大家一起分享北大教授给的建议。

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教授在一次专访中,对于志愿选择给出这些建议。


1.看国家大势

周黎安以自己的经历举例说:我那时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的专业。我是上世纪80年代考的大学,当时中学没有经济学的课程,但有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内容,我在学习政治经济学过程中,对经济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,所以我当时报的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。


为什么报世界经济?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,当时正值改革开放,大家急于了解外部世界,我希望通过学习这个专业,获得更多的接触国外的机会,更多去了解国外的最新发展趋势。


2.兴趣最重要,没兴趣就选基础学科

周黎安说,客观来说,选专业是一件挺难的事。我想,原则上,第一要基于兴趣,第二是基于能力,第三,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兴趣方向,专业能力上也没有特别明显的长板和短板,那就选择大类的基础性学科,比如数学、物理、经济学、心理学等。基础学科学好之后,即使以后转专业也可以发挥基础学科的优势。例如学数学后如果发现自己对经济学感兴趣,可以相对容易地转向经济学等其它专业方向。


3.热门专业更加多元化

记者:有种说法是,近几年高考志愿填报中,科技热在渐渐代替金融热,你有没有这种感受?


周黎安:从这几年招生情况来看,确实有这种趋势。北大光华过去招收的学生中,有相当一部分是各省高考成绩排前几名的高分考生。最近几年,经管、金融类专业对高考高分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,金融不再是高分学生的第一选择或唯一选择了。


现在有不少高分考生可能会选数学、计算机、物理这样一些理科或工科专业。金融类专业热度下降这一趋势非常明显,包括光华在内的经管学院在招生过程中都应该有同样的感受。


记者:为何会出现这种趋势变化?


周黎安: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原因,一是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发生了深刻变化。原来中国经济增长更多是依靠劳动力优势、低成本优势,走的是模仿跟踪+迭代升级的增长道路。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创新,尤其是原创性的硬核技术创新,以科技创新支撑竞争优势,推动企业和地区发展。


过去学金融很热,是因为过去经济当中套利的机会多,你能融到钱,就能去投资房地产或者一些制造业,较稳定地赚更多钱。现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单有钱、单靠融资已经不行了,要依靠科技创新,金融与科技硬实力结合起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。科技创新成为下一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,这意味着金融行业将被重构,学生选专业、毕业就业去向都会跟这种经济转型有很大关联。最近芯片热导致很多学生开始选跟芯片有关的基础学科,这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折射。


另一个原因是,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时代来临,让大家意识到与数据科学、算力算法有关的,包括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,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。


热门专业更加多元化,这是一个好的趋势。


4.警惕“高分诅咒”

记者:你曾说,在人们眼中,北大光华的学生可谓优秀学子中的优秀人才,但毕业时仍逃不过对从业方向的茫然,大多宿命般走向投行、券商、咨询等“俗路”。为何即使优秀学子也对从业方向感到茫然?问题出于哪儿?您觉得除了这些“俗路”,他们还可以做哪些选择?


周黎安:我当时也大概讲了,这本质上是因为中国社会来自家长的压力、同辈的压力、社会的压力非常大,不同圈层的人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攀比与竞争。这也是现在年轻人经常抱怨“内卷”的原因。


如果你只关注自己内心与进步,不跟外人比,你是不卷的,卷是因为你怕落后,不得不参与,参与之后其实也不改变什么结果,但不参与结果会更差。这种情况下,大家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感或失落感。


优秀学子也会感到迷茫,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中学的教育体制基本还是冲着高考来的,是一种应试教育。这一过程中,不管是家长、中学老师,还是学生本人,都是以考试为第一位,考虑的都是怎么考出最高的分数,而很少谈个人的兴趣。


这种功利的要求实际会抹平学生所有的兴趣——短板的不喜欢的课程要去争取提高分数;喜欢的擅长的科目要节省所花时间,以此把整个分数提到最高。


这种应试教育环境下,人们不重视兴趣培养与挖掘,学生也没有时间独立去探索、培养自己的兴趣。所以等到要填志愿、选专业时就很难选,最后可能选了最受社会欢迎或大家认为好的专业,而所谓的好专业,往往就是毕业后工作出路比较好、收入比较高的。


这样很多高分学生就都挤进了受社会追捧的几个热门专业中,但其实很多高分学生的兴趣、能力可能与所谓热门专业没有必然联系,比如高考“状元”不可能都适合学金融,但结果大都选择了金融,这里大部分人可能都是“错配”。


高分考生没有进入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,这是一种“高分诅咒”,且高考考的分越高,越可能“错配”。因为越是高分学生,越容易被“裹挟”到最热门的专业里,但那个专业可能跟你的兴趣能力毫无关联,只是因为别人认为你应该去选。


以我自身经历感受来说,个人要长远发展,还是要找一个自己最喜欢、最擅长的专业。因为这条路可能是能走得最长、最远,让自己觉得最幸福的。

相关推荐
学员分享
初审院校: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、上海科技大学、南方科技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南京邮电大学
录取院校:南京大学
任同学刚报名进来的时候其实刚刚结束物理奥赛训练课程,他也行不辱命的拿到了物理奥赛的真省级一等奖,但是...
初审院校:昆山杜克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、西交利物浦大学
录取院校:昆山杜克大学
该生报名首次沟通,家长表达了明确的诉求,因为家长是律师,但坚决不愿意孩子学法学,且希望孩子未来能出国...
初审院校:香港科技大学、南方科技大学、上海纽约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
录取院校:香港科技大学
蒋同学初次沟通的时候就对于自己的需求是非常明确的,受到家庭的影响,未来的专业选择是围绕数学和物理相关...
慧升学(南京)文化科技有限公司
让每个孩子上更好的大学
咨询热线:173-6847-0985
联系我们
江苏省总部: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信息大厦6楼
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信息大厦5楼G座
苏州市姑苏区干将东路666号和基广场6楼638室
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延陵西路15号(嘉宏世纪大厦)1115室
昆山市玉山镇西城后街广场D2栋8楼 (地铁共青站三号口)
Copyright © 慧升学(南京)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  苏ICP备1010049973号-1



小慧老师(咨询师)
17368470985